close

唐太子太傅忠順王陳邕公傳記

南陳派二世祖陳邕公,字崇德,號南山,生於唐高宗麟德二年(西元六六五年),卒於肅宗幹元元年(七五八年),原籍京兆府(有說是江西饒州)萬年縣(今陝西省長官縣)洪固鄉胄桂裏,唐中宗神龍元年(七○五年)進士,官至太子太傅。其父陳忠受封贈為鄂國公,是為南陳派鼻祖。

其時權臣李林甫,玄宗進任禮部尚書兼中書令,口蜜腹劍,在任十九年中,唐王朝政事敗壞,釀成“安史之亂”,為中國歷史上十大罪臣之一。陳邕與李不協,於開元二十四年(七三六年)被謫貶入閩,先葡居福建三山,旋遷興化楓亭井上,又移惠安社稷壇後,最後徙遷漳州南山下通津通津橋南的驛路旁建宅“南院”居焉。因築宅宏其範囿,被參謗私建宮殿誣為謀反之罪,朝廷派欽差大臣查處,禍將臨頭。陳邕之女金娘謂其父曰:務將家宅改為寺院,吾削髮為尼,庶可弭謗而免禍。陳邕遂將家宅改為“南山寺”,物業施捨予寺。金娘把剃下的長髮當筆,寫下“悠然”兩字,終身事佛為尼,法號“玄妙”,後敕賜為“金花郡主”。陳邕舉家遷居海澄(今龍海市)三都後水頭(今鎮頭宮水潮社),卒後加諡忠順王,葬於東門外水頭上鎮山(今龍海市十一都象社),名曰大夫墓。此地還有“唐太傅陳邕‘夫人高氏墓地”的墓碑。南山寺內保留至今的“陳太傅祠”供奉承陳邕公塑像。

陳邕公生有四子,長子夷則;次子夷錫;三子夷行;四子夷實。夷則為唐進士,官至金紫光祿大夫,德宗建中二年(七八一年)與其弟及獨子儔,舉家三百四十餘口遷入嘉禾島(今廈門島)江頭毗鄰的浦園定居,始托足茅舍,今人號其處曰:“陳寮洗馬坑”,因與光州固始學士薛令之來自同鄉裏,鄉人至今猶有“南陳北薛”之稱。夷則創覺性院落,八十升遐,葬於蓮潯山。夷錫由進士官至諫議大夫,入島後分為居阪上。夷行由進士累擢工部侍郎兼司空中樓閣左丞相,文宗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後任河東(今山西)節度使,入籍河東,跡載唐史。夷實由進士官屯田員外郎,封郡王,創建白鹿洞寺。斯時衣冠填門。

夷則之子儔,由進士官著作郎,創建虎溪岩寺,生有三子,長子茹;次子聞;三子嘉,墓葬在福州烏山浦,又一說是廈門禾山烏石浦山坡。茹為供奉學士,又說是翰林學士。聞子丞,官福塘令,生子二,長子喜;次子恭。喜賜進士,官居開府儀同三司,建資福院。喜往漳祭祖,夜至江中流,赤光橫舟而來,取而乃一異木,刻為“廣德王”祀之院側,墓葬在院邊大榕樹下。恭為吏部侍郎,生有二子,長仲友任通直郎,次仲規為四門助教。喜生有三子,長子仲弼官從政郎,次子仲志官拜朝散大夫,三子仲寓官至廣東番禺縣令。

仲寓生有四子,長子元通任江西婺源縣尹,次子元達任閩縣(亦稱閩侯)主簿,三子元道為鄉貢士,四子元遠官滄洲推事。元通生有二子,長子肇;次子黯。肇創普照寺,即(南普陀)。

黯十歲能文,長於詩賦,曾參加十八場考試未被選拔,自稱“陳場老”,後擢高科,任陝西元帥,著裨政書四十九篇,入鄉賢,生有二子,長子仁煦;次子仁旰。仁煦生有三子,長子光彖;次子光憲;三子光著。光彖任長泰縣主簿,族分梁齊陳巷。仁旰為司戶,其獨子光舉任莆田縣尉,生有三子,長子用祖;次子越祖;三子戣祖。越祖為少府,其四世孫良顯,兄弟分族惠安後坑。

至五代十國時,光舉之孫洪進,遷居仙游,頗習詩書,通兵法,隸兵籍,從攻汀州,登補副兵馬使,與留從效(永春留安人)誅黃紹頗有功。《永春縣誌》載:後晉天福九年(九四四年)閩王王延曦為部將朱文進所殺。文進自立為閩王,派他的黨羽黃紹頗為泉州剌史。留從效募得壯士陳洪進等人,擒殺紹頗,並派洪進解送紹頗首級至建州,獻給富沙王王延政。從效以女妻之,後節鎮清漳,宋太平興國二年(九七七年)獻漳泉二郡,太宗贈其為順化功臣,授太子太師,入朝同平章事,封為南康王,贈其父為歧國公。其子文顯任房州剌史,遷太子太傅,委鎮是邦,世襲前爵,於宋開寶三年(九七○年)追尊上祖,施捨南院,奏請改額,為崇福添“報劬”二字。

元達獨子征,舉孝廉,官至虔化縣令。征獨子蠲,賜進士,官禦史中丞兼國子祭酒,生有三子,長子俊義、次子匡義、三子洪義。俊義官至校書郎。匡義賜進士,官至大理寺評事,創正悟院,生有二子,長子弘銳;次子弘進。至南宋時,匡義七世孫俊卿,榮登狀元,官任東宮侍講。

洪義官至中軍校尉,創正悟院,生一子弘元。

洪義之子弘元,號校尉公,於後周顯德三年(九五六年),自河南汝寧光州固始縣入閩抵永春,先住居儒林街,宋初擇居小姑南山繁衍生息。如今枝繁葉茂,人口眾多,賢哲輩出,燦若群星,宗支遍佈於福建之永春、南安、安溪、德化、福鼎、霞浦、金門等縣市;浙江的蒼南、平陽、泰順等縣;江西沿山;臺灣臺北和國內外各地。

宗族之流長,苗裔之旺盛,賢哲之綿綿,乃先人之深澤。譜牒不續,蒼頭白髮序次不知,舟車馬道遇不相識。好鳥鳴春,動人思慕,為子孫者,當思祖宗之劬勞,承先人之志事,敦睦紹先,譜牒明以示後,取舊譜而續修。貴賤必錄,少長無遺,源流不紊,善惡攸分。今睹斯譜,而知分支散處,同一血脈,忍不尋乎!春雨潤禾,自葉而根;一粒之粟,傳之千倉萬廂,無異味也;

一莖之花,流之千卉萬英,無異馥也。吾族之譜,當攜別地以相尋,紀苗裔以相親,庶幾澤不終斷,而有功於前,澤惠後昆。則族譜續,世系定,宗支明,序齒別。我祖自三代至唐宋蔓延於今,忠誠愛國者豔若百花,光昭日月,特簡錄之。

http://www.nanchens.com/csyy/csyy01/csyy01002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ㄚ華 的頭像
    ㄚ華

    南院陳氏芳亭宗親會

    ㄚ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